我市聚力打造后备耕地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区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发布人:
来 源: 时 间:2025-01-30
收藏
近年来,我市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重任,全力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几年来共改造盐碱地26.09万亩,探索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大安模式;2024年,新平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新建高标准农田33.5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46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大丰收,乡村全面振兴稳步推进。
位于我市新平安镇长富村、长胜村、长建村和平安村的中化环境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作为大安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进程有序推进,展现出我市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
大安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中化环境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是白城地区2024年重点项目,以实现2024年发展改善8.6万亩生态环保、地力肥沃、设施配套、稳定持续的水田,并实现全面有效种植为目标。通过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以水治碱,以稻治碱的科学模式,实施以工程建设加培肥地力为核心的综合土壤改良技术,实现全面种植,达到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5年,我市将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聚焦粮食安全“首要担当”,全力实施后备耕地资源综合开发率先突破行动,以更大力度抓试点、育良田、保粮安,全方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后备耕地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坚决完成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项目任务,同步开展旱田盐碱地改良技术试验,探索苏打盐碱地绿色治理新路径。建立耕地后备资源“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机制,健全完善盐碱地治理“大安模式”。聚力改地增粮、以水保粮、科技兴粮,丰富拓展“大安模式”内涵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