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大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882013597707T/2022-00061
分  类: 体育 ; 通知
发文机关: 大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年12月24日
标      题: 大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大政发〔2021〕17号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24日
索  引 号: 11220882013597707T/2022-00061 分  类: 体育 ; 通知
发文机关: 大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年12月24日
标      题: 大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大政发〔2021〕17号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24日

大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大政发〔2021〕1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国营农林牧渔场,市政府各办局、各直属机构:

  《大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大安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大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体育强省和健康吉林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吉政发〔2021〕26号)的通知部署,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化科学健身,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全民健身标准化建设,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助力大安全面振兴以及建设健康大安,魅力大安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民健身氛围更为浓厚,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社会公众有序开放。

  三、主要任务

  (一)补齐短板,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1.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合理布局体育场馆设施,不断扩大公共体育设施增量资源,丰富有效供给。充分挖掘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城市公园、废旧厂房、老旧建筑、屋顶、高架桥下、河道湖泊沿岸等空间,建设或改造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到2025年,全市建设1个以上智能健身馆、5个以上第二代健身路径、2个以上小型体育公园、2条以上健身步道、10个以上笼式足球场、2个以上轮滑场、2个以上可移动自然冰场,10个以上多功能运动场,10个以上小型社区健身中心。

  2.优化健身设施运营管理方式。强化公共体育场馆在重大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功能,统筹考虑应急避难场所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污、医疗、物资储备等设施设备建设,提升场馆使用效率。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场馆应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健身提供便利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运营。

  3.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打造体质监测、运动健康服务及科学健身指导相结合的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健身与健康指导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等级结构,大幅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健身指导能力。

  (二)创建品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1.打造品牌健身赛事。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赛事项目,举办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鼓励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结合各自特点,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开展有特色的、传统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打造具有地方及行业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2.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赛事发展。运用现代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探索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新形式。将传统赛事活动与线上赛事活动结合,打破传统线下竞赛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拓宽覆盖各类人群,形成全民健身线上与线下互动新业态、新模式。

  3.推广特色健身项目。继续开展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特色的“爽动盛夏”夏季系列和“乐动冰雪”冬季系列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巩固大安市“垂钓之乡”的美誉,举办大安市嫩江湾垂钓大赛、大安市半程马拉松赛、大安市冰雪嘉年华等品牌赛事。推广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组织老年人、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三)科技赋能,提高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水平。

  1.推进全民健身数字化建设。坚持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强智慧体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推动中小型全民健身场馆、大型体育场馆和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设施、器材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推进省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全民健身“一站式”服务应用,实现智能健身场馆、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步道、智慧健身路径等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提高群众体育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力争实现线下活动、线上服务、线上统计、线上评价的全民健身闭环服务。

  2.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为群众提供健身教学、体育服务和赛事体验的“云服务”。丰富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智能化渠道,培育在线健身、体育直播平台等体育新业态,使网络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平台,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

  (四)深化融合,加快构建全民健身跨领域协同发展。

  1.促进体旅融合。着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旅游”,打造兼具体育、旅游和文化特色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等建设发展,增加体育设施、丰富体育内容,形成一批体现体旅融合特色的“网红”打卡地。推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发展,积极举办形式丰富、参与体验性强的体育活动,打造具有地域、体育和文化特色的体育旅游活动。依托大安市旅游资源,围绕“三点一带”(嫩江湾、机车博览园、月亮湖和S210),培育一批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推动大安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2.深化体教融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帮助每个青少年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发挥青少年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做好赛事的衔接与整合。全面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积极构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支持体系,激发社会与市场活力,大力扶持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3.推动体卫融合。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逐步建立体卫融合健康服务站点。深化体医融合,统筹整合体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构建运动伤病预防、治疗与急救体系,推进体医深度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动社区、养老机构等建立体卫融合的疾病管理和运动健康服务机制,推广集科学健身、心理调适、运动营养及伤病防护为一体的主动健康管理新模式,促进群众身心健康。

  (五)释放需求,激发全民健身消费潜力。

  1.开展体育消费系列活动。满足大众运动健身需求,促进新型运动健身消费。通过开展全民健身消费,与体育企业、公益体育场馆联动,对广大群众运动健身消费活动进行补助,鼓励体育消费意愿,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活跃市场氛围。

  2.构建体育传媒服务新格局。培育体育传媒服务新业态,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增加体育消费体验。推动线上、线下体育消费活动融合,创新体育消费新模式,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推动体育消费便利化。提供体育培训服务,增强体育消费粘性,推动全民健身消费形成新的增长点。

  3.完善健身消费机制。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推动体育消费数字化,提高体验消费品质。积极培育体育保险市场,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及不同人群,开发场地责任险种、运动意外伤害险种等多样化保险产品。

  (六)共享共建,培育全民健身多元主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优化市场环境,完善相关规划和资金投入等鼓励扶持政策,形成吸引全社会参与的制度环境。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体育用品、体育服务、场馆建筑等行业发展。充分调动各方资本力量,形成多元融资、筹资格局,促进各类体育健身组织健康发展,推进体育健身组织市场化。落实完善体育行业涉及的税费、工商、土地、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等方面优惠政策,完善扶持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七)完善标准,推进全民健身标准化建设。

  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行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制度,推动体育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结合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开展全民运动健身特色乡镇(街道)和特色村(社区)创建工作。

  (八)推进改革,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推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体育组织发展,规范人群、单项、网络体育组织,培育发展“草根”体育组织。充分发挥好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综合性、枢纽性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突出发展和重点培育群众广泛参与的单项和综合性体育社会组织,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服务水平,形成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推进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提升体育社会组织能力和承载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本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制订大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大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政府加大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机构、个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资助捐赠。

  (三)支持和鼓励全民健身参与机制。将全民健身活动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创建的内容。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场馆、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和活动等的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运用,支持和鼓励单位、个人参与全民健身以及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作用。

  (四)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培训建设。不断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健身的人群参与到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充实和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力量。

  (五)健全全民健身法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全民健身法制建设,将全民健身相关产业与消费发展纳入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绩效评估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