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 | 白城市人民政府网站 网上信访 | 网上举报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一网搜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人: 来 源: 时 间:2014-09-30 收藏

二○○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市政府坚持“工业支撑,项目拉动,多元推进,协调发展”总体思路,围绕市委确定的“三个突出、两个加强”工作重点,带领全市人民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完成325000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83000万元、115000万元和127000万元,同比分别下降7.3%、增长19.5%和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57000万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2000万元,同比增长10%;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8106万元,同比增长4.4%。

    围绕提速增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工业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0050万元,同比增长23.6%;完成增加值25000万元,同比增长11%;产品产销率达到96.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20万元,同比增长13%。汽车和石油钻采配套、橡胶化工等优势产业全年实现产值50000万元,拉动了工业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同武汉云鹤集团合作建成了年产10万套座椅总成生产线。经济开发区和安广、舍力、两家子工业园区吸引投资6880万元,新增企业10户,新增资产占全市工业总资产的8%。全年实施技改项目25项,完成投资14095万元;开发新产品38种,新增产值8500万元。成立广宇服装联合会,提高了行业整体竞争力。石油钻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8户企业顺利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创建了汽车靠背、采油设备2户机制完善、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示范企业。

    围绕农民增收,全力抓好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在大灾之年取得新进展。面对历史罕见旱灾,加大“一抗四保”(抗灾保粮、抗灾保畜、抗灾保林、抗灾保收)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园区和避灾农业,全市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4.8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98元。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一免三补”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烟叶产量达到7.2万担,税收实现1200万元。元葱、芝麻、大荛子三项产业实现产值13800万元,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比重达到16.6%。大力发展畜牧业,共筹集股份牧业资金3200万元,发展股份合作养殖户2717户。建设榨奶站5处,奶牛发展到2089头;白鹅饲养量达到135万只;羊发展到50万只;建设肉食鸡养殖基地14个,出栏100万只。全年实现牧业总产值73000万元,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200元。大力发展园区农业,新建园区5个,园区经济实现收入12000万元。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步伐,投入资金1341万元,完成了农业科技示范场二期工程,高标准建设了植桑养蚕示范基地,完善了牛羊胚胎移植中心基础设施,成立了农机租赁公司。大力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兴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30个,农村经纪人队伍达到583人。大力组织抗灾扶困,新打各类农田井664眼,农作物全程灌溉面积达到68.5万亩;投入抗旱资金5000多万元,保苗保林;全力组织生产自救,创收5000多万元;共筹集发放救灾资金(物资)近900万元,保证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围绕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全民创业,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市场为载体,搭建民营经济发展平台。服装加工贸易园区突出品牌和连锁经营,形成了特色商业街。满客隆超市、新世纪商场等相继开业,构建了新的商贸中心。红岗子大牲畜、太山黄灯果等市场建成使用,农村大集繁荣活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26220万元,同比增长14%。以轮岗创业为先导,掀起全民创业高潮。607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轮岗创业,领办企业348户。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8000户,民营企业发展到182户,为财政提供收入3000万元。以民间资本为主体,鼓励全民办旅游。共吸引民间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完善了恒源水乡等9个景区景点。嫩江度假村被评为吉林省AA级景区景点。全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600万元,带动了商贸、餐饮、娱乐、运输、生产加工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项目开发建设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投资39600万元,实施重点项目38项,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8项,重点项目建设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争取到月亮泡东灌区节水改造、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以工代赈等国家项目投资3900万元。引进了精制页岩油、吉祥米业、永兴米业等14个生产加工型项目。小康示范村、畅通汽车租赁公司等项目全部竣工,玻璃微珠、葡萄籽深加工、肉食鸡产业化等项目投产见效。嫩江公路大桥项目完成了预可研、环评、收费站审批、土地利用和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风力发电项目已同香港智灵达投资公司签订了一期开发合同,并与上海中融投资公司、中国水利投资公司签订了二期开发协议,大豆蛋白暨玉米黄色素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均进入融资阶段。多方筹资12807万元,圆满完成了关系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十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县级公路和村村通等级公路工程、一级路引路续建工程、市区排水管线铺设续建工程、体育场二期工程、广电大楼一期工程、物流中心二期工程、人畜饮水三期工程、瀚海桑田工程、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工程)。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加快了各项改革进程。稳妥推进国企“双退”,各系统企业改制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第二汽车配件厂、橡胶二厂成功实现退出,第一汽车配件厂、石油钻采机械厂等5户企业依法破产。顺利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立了医疗保险经办中心,参保2246人。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成了全部基础工作。启动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了撤并乡镇和机构改革方案。

      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访问了日本船冈町,积极参加了中国·白城温州项目推介会和“西博会”、“渝洽会”、“广交会”等经贸洽谈活动,美国、沙特、台湾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先后到我市考察,拓宽了经贸合作领域。安广先达食品等3户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全市出口创汇871万美元。

      扩大了双招双引成果。全市实施招商项目120项,到位资金96800万元,超额完成白城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开发区全年实施项目16项,引进域外资金14200万元,同比增长18.3%。大力招贤引智,全年共吸纳各类人才150人。

      ——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硬环境进一步改善。大力开展城乡开发建设管理总体战,完成投资53000万元,改造市区道路1.2万平方米,硬化、补修路面13.6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4620延长米,开发建设各类楼房2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三化”工程,城区新增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主街路亮化覆盖率达到100%,市区主次干路实现了全天候保洁、全天候监管。加大依法管理城市力度,全市卫生状况、交通秩序、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加大小城镇开发建设力度,累计投资8950万元,硬化道路15.7公里,建设各类房屋11.8万平方米。全力实施村村通等级公路工程,投资10525万元,铺设水泥路212公里,油路95.5公里,行政村通等级公路率达到69.9%。红岗子乡油路被评为全省2条优质路之一。

      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十制”,以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实现了涉“软”举报零投诉。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共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17件,取消行政许可项目2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3项。政务大厅正式投入运行,21个部门111个公开办事项目统一进厅办理业务。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对食品、药品、农资、建筑等行业进行专项整治,依法维护了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整治油田周边环境,依法严惩涉油犯罪。我市被公安部等八部委授予打击油田犯罪、优化油田经济发展软环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白城市在我市召开了政行风建设优化软环境现场会。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支持中国·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进行治碱试验。继续实施西部治碱工程,完成了苜蓿草原种基地、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建设任务,种植生态草10万亩、苜蓿草30万亩、碱茅草1800亩。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补植6.8万亩,“三环一路一网”造林2.5万亩,植桑1.09万亩,速生丰产林0.76万亩。继续加大季节性禁牧工作力度,草原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实施科技发展计划20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25项,科技贡献率达到40%。启动教育振兴工程,强化师资培训,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投资800多万元,新建、改建和维修了大安五中、大安三中、新艾里小学等11所中小学校舍,改造薄弱校25所,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更新了数字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顺利完成了铁路学校和医院属地管理接收工作。深入开展卫生“246”工程,不断完善医疗管理机制,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高标准建设了疾控中心实验室和市医院传染病区,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三节”、广场、校园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嫩江之夏”文化艺术节。计划生育党政线、计生线考核连续五年位列全省一类县(市)。广播电视创优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有3篇稿件获国家三等奖,完成了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提高了收视质量。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坚决执行市委、市人大决定、决议,坚持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积极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研活动,35件建议和48件提案全部按时办结。对市人大《关于解决公费医疗存在问题和实行公费医疗改革的议案》,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现已实施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公费医疗尾欠款力争在5年内给予解决。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加强行政执法检查和行政复议工作,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从严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了依法行政。广泛听取并采纳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大刑事犯罪惩治力度,严厉打击了“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坚持市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落实信访包案责任制,妥善解决一些信访突出问题,有效控制突发群体性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反腐败重点工作责任,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400元,同比增长1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2290万元,同比提高18.6个百分点。市区46%的住户住进楼房,全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9平方米。城乡晴雨通车里程比重达到98.6%。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9360个,城镇新增就业7588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56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8%,低于年初计划0.12个百分点。城市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应保尽保。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集体养老保险金做到了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失业救济金发放率达到95%以上。充分利用城市扶困资金,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和城市特困户的生活困难。市财政为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补贴了2%的住房公积金和2%的医疗保险基金,补发了10%的欠发工资,并纳入预算。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统筹谋划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热心关注、大力支持大安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安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工业支撑作用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财政反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项目建设市场化融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不稳定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还有待加强。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二○○五年工作任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扩大发展成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重要一年,更是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实现二次创业的关键一年。市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走“工业支撑、项目拉动、多元推进、协调发展”之路,围绕“三个突出、两个加强”工作重点,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上争下促,外引内培,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工业增效、农民增收、财力增长、后劲增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力推进大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主要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计划(下同)达到370000万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0300万元、132000万元和1477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8%、14.8%和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82000万元,同比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000万元,同比增长10%;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8830万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60元和6000元,同比分别增长33.1%和11.1%。

      (一)推动经济总量扩张,壮大工业发展实力

      加大“强工富市”战略实施力度,努力构建以民营工业为主体,以园区工业为主导,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完成总产值92000万元,同比增长15%;完成工业增加值30300万元,同比增长21%;产品销售率达到96.3%,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实施技改项目28项,完成投资16000万元;开发新产品40种,新增产值12000万元。

      做强优势产业。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目标,加快改造创新步伐,使各产业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汽车和石油钻采配套业要以联营合作、开发改造和市场开拓为主攻方向,重点抓好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启动、轿车滚针轴承和云鹤汽车座椅生产线改造;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开发汽车和石油钻采配套产品。食品加工业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抓好粮食、肉类、油料等优势资源产品开发和加工转化。农副产品加工业要按照产业化模式,重点抓好烤烟、白鹅和肉食鸡产业,巩固和扩大发展规模;坚持一乡一品,兴办工业,打造资源加工企业群。医药业要重点抓好药用明胶开发和康宝系列保健品规模化生产,提升我市医药工业比重。能源工业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促成风力发电等项目实质性合作。

      做优园区工业。园区工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搞好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制定扶持政策,吸引项目入区,壮大发展规模,形成集群优势。巩固扩大安广、舍力、两家子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成果,重点加强对现有企业、建成项目和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开发建设安北高科技工业园区和月亮湖水产品加工园区,大力培育新的工业增长源。探索组建果仁加工、畜产品加工、酒类加工等企业协会,优化园区工业布局,增强整体竞争能力。2005年,园区工业产值要达到35000万元以上。

      做大民营工业。加大市场服务、金融支持力度,扶持民营工业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支撑大安工业的主体。重点培育明胶、安大牧业、亿龙葵花等10户产业牵动力强的资源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发展采油设备配件厂、石油钻采机械厂等10户产值超500万元的机械加工企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投资兴办各类加工企业,扩大民营工业企业群。2005年,民营工业要实现产值65000万元。

      (二)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致力提高农民收入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以1号文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因地制宜发展避灾农业、适应性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品种结构。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扩大甜玉米、烤烟、元葱、芝麻等优质专用农产品、绿色产品、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规模,淘汰和压缩普通玉米等低质、低效大路产品,引进推广农牧业优良品种,促使农业由低效、弱质产业向高效、强质产业转变。

      巩固发展园区农业。鼓励引导农民从偏远乡镇向沿路地带转移,由广种薄收向少种精种精养转变。完善提高已建园区,整合相关产业和行业资源,使生产、加工、贸易等独立分散的万元田棚园区、牧业园区、资源产品加工园区、农副产品贸易园区有机链接,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竞争力。积极支持农村种养大户和城镇职工、工商业户以土地、资金、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不断扩大园区农业规模。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千亩桑园等农业园区的示范、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培植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使广大农民逐步走上科技增收之路。

      突出发展畜牧业。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的主导产业、农民的致富产业来抓。2005年,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继续发展股份合作牧业经济,尤其要扶持发展“一花两白”和肉食鸡产业。新建榨奶站5处,奶牛发展到5000头,白鹅发展到150万只,肉食鸡出栏300万只。继续实施“十区、百屯、万户”工程,加快发展牧业强乡、小区、专业村屯和专业大户。大力发展舍饲牧业,紫花苜蓿等饲草饲料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加大繁改和防疫力度,牛羊良种率达到90%以上,畜禽防疫面达到100%;加大“无疫区”建设力度,强化检疫检测,推进标准化生产,促使我市畜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不断壮大烤烟、白鹅、大荛子、芝麻等主导产业,突出搞好元葱、棉花、桑蚕、奶牛、肉食鸡和水田六项农业综合开发。要稳定烟叶面积,上等烟率达到20%;白鹅公司要完成改制,搞好主副产品开发;积极支持安大牧业公司配套建设孵化厂、饲料厂,扩大肉食鸡养殖基地规模;芝麻、元葱、桑蚕和棉花产业管理服务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张规模,提高产量,拓宽市场,增创产业新优势。同时,本着“谁的效益好、辐射能力强,谁就当龙头”的原则,积极培育壮大吉祥米业、先达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各类专业协会要发展到450个,经纪人队伍要达到1000人,进一步拓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空间。

      培植壮大生态产业。继续实施“瀚海桑田”工程,抓好桑苗补植、嫁接,并探索组建蚕业公司,带动桑蚕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实施造林种草工程,完成补植补造、“三环一路一网”、采伐迹地更新造林3万亩,生态草造林2.5万亩,“三北”四期工程造林1.5万亩,栽植速生丰产林1.5万亩,种植生态草20万亩。巩固扩大季节性禁牧成果,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继续配合碱地生态试验站搞好治碱试验,探索碱地治理新办法,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产业经济双赢。

      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实施月亮泡东灌区节水改造、江河堤防除险加固和常规水利工程等,抓紧完成“引嫩入安”工程申报工作,争取早日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新打各类农田井800眼。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等实用技术,提高抗旱能力。

      (三)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推动第三产业更快发展

      毫不动摇地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提高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认真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费等方面提供最优服务;按照“四个一视同仁”的要求,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鼓励一切有特长、有闯劲、有实力的优秀人才创业经商,支持一切兴办实业的个体私营业主发展壮大,着力扶持农产品加工型、就业型、外向型和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积极筹建民间信用担保机构,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设立民营经济奖励基金,重奖有功人员。继续开展轮岗创业,推动全民创业活动深入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05年,全市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分别发展到19000户和200户,为财政提供收入3600万元以上。

      积极发展现代流通业。坚持现代流通理念,健全完善服装加工贸易园区、新世纪商场、满客隆超市等市场,引进名厂、名店、名品,培育特色商业街和广场商业区,打造城市新商圈。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提高商贸企业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水平,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完善物流中心功能,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开展仓储、运输、配送服务,真正把我市建成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充分发挥农村集贸市场载体作用,鼓励和扶持农民从事个体经营,变农民为商人。同时,要加速新型流通业态向乡村延伸转移,改造提升农村流通服务网络。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城市、交通等规划有机衔接。坚持市场化运作,吸引民间投资,加强嫩江度假村、月亮湖、姜家甸草场等景区景点建设,尽快形成以水上、湿地、草原等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发展格局。重点加大嫩江度假村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力度,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健身为一体的旅游园区,打响大安特色旅游牌。主动与查干湖等周边旅游景区搞好对接,开办双向旅游专线。积极同省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联营合作,引进域外旅游团组,繁荣活跃大安旅游业。坚持旅游、文化、经济发展互动,配套发展特色餐饮服务业,积极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着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进一步落实劳务输出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经济发达地区创业发展。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不断开辟新的劳务市场。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输出劳务质量,实现劳务输出由体能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的转变,由短期就业向稳定就业的转变,由低工资向高收入的转变。2005年,全市劳务输出人数要达到9.5万人(次),创收35000万元以上。

      切实强化财税工作。坚持依法治税,挖掘地方税收潜力,依率计征,力戒跑冒滴漏,必保均衡缴库。鼓励支持油田开发,扶持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法定支出和刚性支出。加强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制度,增加可控财力。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特别是加大财政有偿资金回收力度,健全约束机制,强化还款意识,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必保完成年度主权外债偿还任务,减轻政府还款压力。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总纲,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开发建设年活动,把握宏观政策机遇和国内外资本流动走向,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分行业、分产业、分区域筛选规划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填充项目储备库。科学精细包装,搞好招商项目评估论证。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力度。研究把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国家、省的产业政策,进京跑省,促使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计划,争取更多的无偿和有偿资金投入。加大域外投资项目引进力度。抓住国内生产要素重组、产业转移契机,赋予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吸引项目向大安投放。加大市场化融资力度。采取运作城市资本、强化银企对接、盘活存量资产、促进民间投资、尝试BOT融资等多种方式,形成主体多元化的项目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实施城乡路网、电网、林网和给排水等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米业加工、果仁加工、罐头加工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施骨素明胶三期改造、聚氨酯发泡汽车靠背、农业综合开发、核桃乳和一次变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举全市之力抓好嫩江公路大桥、风力发电和玉米黄色素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完善落实市级领导包保、部门帮扶、项目法人责任制和重点项目“三定一保”制度。强化培训,提高项目人才综合素质。继续推行“三个三分之一”的工作机制,形成项目大建设、经济大发展的良好局面。2005年计划投资58000万元,实施重点项目45项,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

      2005年,市政府还要实施关系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8个重点工程项目。①县际公路和村村通工程;②瀚海桑田工程;③农业科技示范场三期工程;④精品牧业工程;⑤月亮泡东灌区节水改造工程;⑥人畜饮水工程;⑦体育场三期工程;⑧广电大楼二期工程。

      (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应对国内、国际形势,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外向度。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必保2006年末完成全部国企“双退”任务。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推进、借助外力、规范运作的工作思路,以产权出售、股份制改造为基本模式,采取招商型改制、发展型改制和扩张型改制等办法,对157户国有企业全面实施“双退”。要切实抓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用好用足相关政策,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确保“双退”顺利进行。要稳妥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解决好“老人、老粮、老帐”问题。要深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经办中心作用,扩大覆盖面。同时,积极做好撤并乡镇和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巩固扩大对外开放成果。积极参加省和白城市组织的对外经贸活动,组织一批有条件的企业有选择地参加各种展洽会,展示地方名、优、特产品,为企业合作对接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企业外贸出口权,进一步扩大烤烟、羊草、服装、元葱、畜产品等特色产品创汇份额。多渠道开展“双招双引”,重点围绕资源开发、重点项目、企业产权、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继续实行团队招商、敲门招商、网上招商、代理招商和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改进招商引资考核方式,实行“拉练式”检查,进行实地问效。严格兑现奖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大力招贤引智,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向我市流动。充分利用经济开发区政策和区位优势,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户开发区,切实做到招商兴区、项目兴区。2005年,全市要确保完成968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

      (六)努力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城区“西移北扩、沿江发展”和小城镇“一线两翼”的发展格局,对城乡资源进行统筹、重组和运营,聚集生产要素,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继续开展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总体战,完成投资35888万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整体功能。加快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步伐,建设各类楼房20万平方米;改造、补修长白街、临江街、康平北街、南湖西路,硬化嫩江街、长白南路,完善城区排水管网。继续实施亮化、绿化、净化工程,主街路亮灯率保持100%,新增城市绿化面积50000平方米,做到全天候保洁、全天候监管,实现洁美亮绿,提升城市品位。继续实施蓝天工程,积极运作集中供热站招商启动工作。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教育处罚并举,治标治本并重,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经营运作城市有形无形资产,实现城市资本滚动增值。加快小城镇建设,下大力气改善城镇道路、给排水设施,加快各类市场建设,不断增强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积极引导大项目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走商贸活镇、民营强镇之路。积极搞好“吉鹤杯”竞赛活动,促进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加快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计划修建村村通公路200公里以上,进一步提高全市行政村通等级公路率。

      (七)加大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创优经济发展软环境

      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不断强化措施,搞好综合治理。深入开展“软环境是大安发展生命线”主题教育活动,大造“软环境是高压线,谁也碰不得”的舆论声势,形成人人关注、个个参与、全民为软环境建设做贡献的社会共识。继续实施阳光、放心和重点企业保护工程。强化政务大厅的职责和功能,统一规范管理公开办事项目,克服“体外循环”,真正建立“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办事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打造诚信大安;对油田和骨干企业实行重点保护,限制检查、减少干扰、跟踪服务,对干扰企业生产秩序的“涉软”犯罪要依法严厉惩处。坚持抓好制度、行风、法制三项建设,切实解决“三乱”问题,根除权力“寻租”土壤。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维护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监督制约、工作考评和投诉处理四项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把软环境建设得更好、更优,多多吸引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我市聚集,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八)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宣传,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加快科技园区建设,抓好科技发展项目,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深入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巩固“两基”成果,强化“控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落实全民健身纲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活动中心等文体场所要实行市场化经营,培育发展文体产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预防保健、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工作,重点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落实基本国策,抓好计生基层基础工作,保持全省一类县(市)荣誉。加强广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闻事业。不断完善社区功能,提供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

      (九)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惩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加大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继续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实行超前排查、包案到底、变上访为下访的工作措施,采取思想工作、民事调解、行政和法律等综合手段,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难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监管,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抓住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机遇,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城镇低保制度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尽快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富余人员就业。深入开展城市扶困和农村扶贫救济工作,确保弱势群体生产生活。

      (十)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为民执政、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深入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市场经济理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二次创业、振兴大安”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创建“六型班子”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树立新的政绩观,注重工作实践,提高创造力和战斗力。坚持执政为民,加快发展经济,努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高度负责地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改进政府工作。不断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形成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法制教育,约束政府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坚持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把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到政府各项工作中去,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重实绩、办实事、求实效,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和求真务实之风,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和检查评比之风,推动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着力解决好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围绕全局工作和中心工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从严治政方针,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完善政府采购、财政预算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挂牌出让等制度,着力治本,预防腐败。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政府公务人员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的自觉性。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过紧日子,反对铺张浪费,以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重托,我们一定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奋进,全力推进大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不负众望,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