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 | 白城市人民政府网站 网上信访 | 网上举报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一网搜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人: 来 源: 时 间:2014-09-30 收藏

2013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提振精神,加压前行,圆满完成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同比增长20%;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4.6亿元和8.3亿元,同比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和5500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5%。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繁荣大安生成活力

    一年来,面对宏观环境趋紧与总体经济下行的“双重困难”,我们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力以赴建平台、上项目、促繁荣。

    ——项目建设成绩斐然。全力推进“1321”工程,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2个,其中亿元以上26个,10亿元以上5个。上争资金22亿元,同比增长10%。油田投资20亿元,新打油井600眼。风电投资30亿元,新装机30万千瓦、并网20万千瓦。大安灌区完成总干渠衬砌和铁路桥招标,姜家围子泵站试车排水。土地整理完成一期渠系衬砌,新增耕地起步规范发包。嫩江公路大桥完成所有前期工作。煤焦油轻质化、中广核清洁供暖、龙兴牧业130万头生猪和际华3504服装加工基地等一批关乎当前增长、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纷纷落户,是大安项目开工最多、投资最大、成效最好的一年。

    ——三农工作统筹推进。粮食产量突破21亿斤,再度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行列。深入实施“牧业四年提升”计划,实现牧业增加值7.3亿元,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荣誉。扶强壮大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经济作物42万亩,辐射带富农民3.6万户。大力推广膜下滴灌、保护性耕作等实用技术,农民科技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加固小型水库2座;新打农田井736眼;完成河湖连通工程3个子项目规划设计。启动“三年再造百万林”活动,植树7.8万亩。扶贫开发整体推进,“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富有成效,26个新农村示范村面貌明显改观。

    ——工业经济聚势上扬。“一区六园”平台效应凸显,工业集中区12户企业产销两旺,实现产值30亿元;高新工业园征地67.6万平方米,起步区实现“七通一平”;服装产业园吸纳雁羽丰等加工企业3户,当年投产见效;两家子清洁能源消纳示范园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建材产业园完成规划,正在进行土地征收;安广、舍力工业园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重通成飞风机叶片总部基地新上3条2兆瓦生产线,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骨素明胶、先达食品等11户企业实施技改,新增产值28.1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30亿元、增加值4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和14%,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第三产业健康成长。落实《大安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100户、私营企业140户,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57.8亿元,同比增长21.2%。城乡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9亿元,同比增长15.7%。金融工作运行规范,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家,填补大安金融业空白。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7.6亿元和6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34%。全省首个湿地研究示范基地落户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嫩江湾正式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被评为省平安景区。

    二、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幸福大安彰显魅力

    一年来,面对改善民生与均衡发展的“双重压力”,我们坚持把服务人民作为第一宗旨,坚定不移大投入、强基础、谋幸福。

    ——城乡建设步伐坚实。修编完善新区控详规和专业性规划,实现中心城区控详规全覆盖。新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棚改新建2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4000户;实施“暖房子”工程25.8万平方米;分配城市廉租房2.2万平方米,“四房”建设惠及百姓3.2万人,获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先进单位和“暖房子”工程先进单位两项殊荣。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新修改造街路11条、给排水管线15.8万米、供热管网4.5万米、换热站6座。天然气新入户7100户,安装路灯104基杆。以“城市管理年”为载体,开展“十大整治”活动,市容市貌变化可观;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荣获全国道路运输管理先进单位称号。经营城市初见成效,收储土地13.7万平方米,首次实现“净地”出让9.4万平方米,创收5200万元。对20个行政村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成功创建3个省级生态村。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组织实施科技计划52项。新建维修教学楼、教师周转宿舍22所,城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提高,高考再创佳绩。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竣工;成功举办大安市第十七届田径运动会;获得全国农民健身工程先进单位和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体校被评定为全国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文化艺术界在省里获得了多项殊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规范,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食品安全三级监管网络全覆盖,成功获得全省首次评定的10个食品安全示范县(市)。连续7年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称号。新闻单位及时传播正能量,广泛营造“知大安”的舆论氛围。街道、社区服务民生能力有所提高。民族、宗教、档案、气象、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民生实事有效落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9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3.6%以内,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新农合参合率99.8%;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4.9万人。新农保试点参保9.9万人,为60周岁以上农民发放基础养老金2410万元;新农保、城居保试点参保率均居白城各县(市、区)之首,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单位荣誉。灾后重建强力推进,城乡低保应保尽保,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目标责任制先进县(市)。发放城市“双困”家庭住房租赁补贴和棚改居民回迁补贴1463万元。连续三年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年发放补贴566万元,继续保持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荣誉。抢修农村水毁道路343公里,新修农村公路170公里。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年度任务。新解决农村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数字电视信号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民生投入23.6亿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最大的一年。

    三、执政能力不断提升,和谐大安激活民力

    一年来,面对安全发展与特大洪水的“双重考验”,我们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凝心聚力转职能、求实效、保和谐。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实施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创汇2870万美元。建成大安展览馆,编制《知大安》手册。市级领导带队招商,广泛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引进项目98个,开工37个。全市完成招商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25%。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落实包案调处责任制,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实现重要节会进京访“三无三控”目标。组织“法律六进”,“六五”普法扎实开展。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推进“天网工程”,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连续五年荣获全国平安畅通县(市)称号。有效防范和处理邪教,维护了政治安定。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事故。

    ——抗洪抢险全面胜利。面对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挑战,43万大安儿女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坚定执行“四三二六”防汛思路,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壮举。全市共出动人力6.2万人(次),投入资金5400万元,转移安置群众2203人,形成巡堤查险、转移安置、应急抢险等一整套“大安样本”。大灾面前显大义,大难面前有大爱!这场洪灾考验了群众,锤炼了干部,积聚了民心民力的正能量,已经成为支撑大安各业发展的源动力,洪水中创造奇迹的大安人将勇往直前!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38件,政协委员提案31件,办复率100%。市长公开电话受话办结率100%。取消、暂停、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81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项目全部进厅集中办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和要求,巩固扩大 “大联控”成果,严格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干部廉政、勤政意识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点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同心同德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只争朝夕、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大安发展的域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此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繁荣和谐新大安建设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还不坚实,产业体系刚刚起步,实现赶超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税收过多依赖油田企业,税源型工业占比较低,财政税收结构亟需优化;社会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创新社会治理、改善民生需求的任务仍然繁重;个别部门、个别公务人员“四风一顽症”问题依然存在,勤俭节约意识仍需加强。对此,我们要有效作为,认真解决。

2014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按照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安排部署, 2014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三个六”和“三个三”的战略构想,牢牢把握重实践、务实活、干实事、求实效的核心要求,转变作风、激发干劲、提升能力,加快建设生态优美、生活幸福、生机勃发的繁荣和谐新大安。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8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同比增长20%;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5.7亿元和8.9亿元,同比均增长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160元和6160元,同比均增长12%。

    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到“八个强化、八个推进”,落实30项重点工作和10件民生实事。

    一、强化项目支撑,推进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坚持投资拉动、借力发展。实施“3785”计划。做实“上争、外引、内培”三篇文章。把握国家新时期政策导向,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包装储备重点项目100个,搞好申报对接,上争资金23亿元。落实招商政策,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完成招商引资130亿元。扶持成飞叶片、顺建石油机等企业实施技改,推动科技与项目有效嫁接,培育内生动力。做优“一区六园”七个平台。工业集中区和服装园要进一步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安广、舍力工业园和建材园要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高新工业园要破解征地难题,及时提供项目用地;两家子清洁能源消纳示范园要做好铁路专线、天然气管线入园,开启太山高速路出口,拓宽入园道路和完成园区绿化五大重点任务,力争建成白城市清洁能源消纳示范样板园区。做强工业经济“八大产业”。以“八大产业”为主导,坚持高新产业引领,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突破。培育通达导轨、金盾锅炉等100个创新型小微企业,实现“个变企”,以量升级;壮大铭威服装、恒锐采油设备等10个成长型中小企业,实现“小变大”,以大升级;做强翰海酒业、鼎盛建材等7个中小企业,实现“规上入统”,以强升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和利润均增长16%以上。做成50个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大油田开采、风电开发等能源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巩固壮大财源。加快推进“一桥三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推动煤焦油轻质化、4000蒸吨锅炉等一批招商项目投产见效,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强化特色兴农,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以发展“六型农业”为方向,坚持服务三农、持续发展。实施“六项工程”。粮食增产工程。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推广实用技术,实现稳步增产,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荣誉。特色产业工程。扶强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烤烟、花生、粘玉米、黄菇娘、西甜瓜等特色产业基地45万亩,健全“三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屯一特”的产业格局。精品牧业工程。围绕建设肉牛、肉羊、肉鸡、肉马、白鹅、生猪“六大”绿色肉品基地,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打造精品牧业大县(市)。提升狐、貉、貂等特种养殖的规模和质量,扩大“中国狐貉之乡”影响力。农田水利工程。完成月亮泡水库6号坝和嫩江、洮儿河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做好河道清障,必保安全度汛。大安灌区完成铁路桥建设;土地整理完成新增32万亩耕地基础设施配套。加速河湖连通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提高产出能力。生态林业工程。突出做好林地清收工作,完成“三北”五期人工造林5000亩,中幼林抚育6.8万亩。扶贫开发工程。积极争取新增扶贫开发项目,探索扶贫开发与城镇化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努力提升城镇化整体水平;启动信用联社股份制改革,推行“四权”抵押贷款,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开创农村扶贫新局面。

    三、强化商贸流通,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以市场建设为载体,坚持各业并举、多元发展。实施“五项工程”。全民创业工程。深入落实《大安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创业空间,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市场建设工程。加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招商力度,建设安广商贸中心、新平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新艾里农贸市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1亿元,同比增长10.8%。品牌创建工程。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出口创汇工程。创建省级出口基地1个。培育出口额突破2500万美元企业1户、300万美元企业3户。旅游提升工程。完善嫩江湾、牛心套保两个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垂钓游、湿地风光游、亲水度假游、国防教育游、机车博览游、抗洪工程游,提升大安旅游知名度。

    四、强化建管并重,推进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以依江兴市为统领,坚持科学规划、投入发展。实施“四项工程”。棚改攻坚工程。严格执行各类规划,加快建设南湖新区、滨江新区等棚改项目,新建续建24万平方米。道路畅通工程。力争长白北街公铁立交桥开工,打通嫩江南街等4条街路,新修育才东路等5条街路。市政公益工程。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6个垃圾中转站。实施南环路、滨江大道景观带亮化,改造人民路路灯。大力栽植花草树木,新增绿地6.1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服务工程。加大环卫保洁力度,营造干净舒适的城市卫生环境;提升“五供”服务质量,加强商贸市场、公共交通及公用设施管理,提高群众满意度。

    五、强化公共服务,推进社会事业整体进步

    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实施“2345”计划。巩固“两项荣誉”。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开展“三项活动”。推进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召开中国•大安辽皇春捺钵文化研讨会。推动国保单位“汉书遗址”保护规划实施。做好“四类项目”。申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20项、实用专利20项。新建大赉乡幼儿园和教育综合楼、教师周转宿舍4所。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家,新建妇幼保健院安广分院和农村卫生室40个。实现农村校车全覆盖。健全“五个体系”。不断健全“教育均衡发展及人才培养、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公共文体服务和街道(社区)服务民生”体系,使公共服务普惠民生。同时,继续抓好民族、宗教、档案、气象、环保、史志、老龄、残疾人、公积金和妇女儿童等项事业协调发展。

    六、强化民生保障,推进民生实事全面落实

    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合力发展。办好“十件实事”。1.“暖房子”改造20万平方米,新建热源厂1座,让群众温暖过冬。2.改造城乡危房9452户,保障群众住房安全。3.新铺燃气管线23公里,天然气新入户6000户。4.推进社会保险“一卡通”,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持卡率达到70%。5.实施城区二次供水改造,提高市民用水质量。6.抓好新增1万人饮水安全工程。7.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加快“油改电”步伐,逐步解决灌溉动力不足问题。8.实施体育场改造项目,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开馆使用。9.修建嫩江湾市民休闲广场,加固外滩堤坝,有效恢复保护湿地。10.修建农村公路120公里,方便百姓出行。

    七、强化平安稳定,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创新

    以维护稳定为主线,坚持综合施治、和谐发展。确保“三个稳定”。确保社会形势稳定。实行领导干部“四访一包”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预防和及时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加大“六五”普法力度,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惩各类违法犯罪,依法打击邪教组织,保证一方平安。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群众安全教育,增强应急避险能力。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分线包保检查制度,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整治,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强化职能转变,推进人民满意政府建设

    以纠正“四风一顽症”为突破口,坚持服务人民、创新发展。提升“四个能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权力。严格行政问责制,避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强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提升创新施政能力。以强化执行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行政务督查、绩效评估、行政问责“三位一体”管理制度,30项重点工作和10件民生实事逐一分解落实,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提升服务民生能力。强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规范运行,重点解决审批不规范、办事不方便等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新增财力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廉洁从政能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32条规定”,抓好“一岗双责”。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作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躬行在当下。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扎实施工、敢于胜利,为加速构建繁荣和谐新大安而努力奋斗!